基金知识整理

真的是,跌的越多就涨的越好吗?

https://mp.weixin.qq.com/s/aBYGwKIN9mJEUfTF1M1hJw

在熊市期间回撤控制能力强的基金,后面也涨的更好,而熊市期间回撤幅度最大,后市仍然是表现最差的那部分基金,并没有表现出蹲得越深,跳得越高的特征。


基金规模会影响反弹收益吗

规模较小的基金在熊市阶段控制回撤能力方面略有优势,这可能得益于小规模基金具备更灵活的操作的条件,而规模过大的基金则显得尾大不掉,尤其是在遭遇长时间熊市环境,大规模基金在回撤控制方面整体不如规模较小基金;

不论是熊市底部以来的绝对收益还是相对性价比指标来看,50亿以下基金整体表现都更优,尤其是2-10亿与10-50亿两个规模区间的基金表现最为优异,适中偏低规模的基金可能更适合作为底部布局的选项。


什么类型的基金更适合底部布局?

整体而言,指增基金在两轮熊市底部以来的行情中表现都是比较优秀的,是一款性价比较优的布局工具。


我们认为一个比较适合当下进行底部布局的基金或许具有以下组合特征:

适中的规模(2-50亿)+ 最低回撤的一批基金 + 指增基金

中国互联网

中庚基金的丘栋荣在最近的一次直播中提到了互联网行业的机会,他说现在中国互联网行业满足了他投资体系中三个重要的标准:低风险、低估值、高成长性。

跟踪中国互联网行业的被动指数主要有三个:中国互联网30、中国互联网50、恒生科技。

二者最大的区别就是成分股的权重不同,中国互联网50指数更侧重于阿里和腾讯两家巨头企业,两家合计占到了53%的权重。而中国互联网30指数就更加的均衡一些,阿里和腾讯的占比在31%左右,其他的几家互联网公司就获得了更多的占比,比如京东、网易、百度等等。

恒生科技不同于上面的两个指数,恒生科技只有港股,并且也不只有互联网行业,还包括其它在港股市场上市的高科技公司,覆盖的行业更广泛一些。

在具体的投资方式上,目前比较推荐大家采取“底仓+定投”的方式。对于风险承受能力偏低的投资者们,底仓可以选择20%-30%左右,就是如果打算在互联网行业总共投入1万元的话,底仓建立应该用2000至3000元左右,然后再坚持定投。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投资者,底仓可以选择30%-50%左右。


沪深 300 最大回撤

认清楚市场的本质并摆正心态是长期投资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市场大跌的时候不慌乱,帮助我们拿得住牛基。如果能在克服了自己心魔的情况下,再勇敢的迈出一步,在市场下跌很深的情况下选择加仓,那么最后获取的收益也就更高。

长期来看,伴随着市场每一次深度回调的,就是一次又一次猛烈的上涨。其中,反弹幅度最大的一次是2012年12月4日到2015年6月12日,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累计上涨182.39%,区间年化收益达52.92%。

买在半山腰怎么办?

在自己拥有充裕的可投资资金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加仓。还是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仓位管理来做是否加仓的决定,投资过程尽可能的平滑舒适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其实活在一个“运动中平衡”的世界,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也没有只跌不涨的市场。投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认清市场和波动的本质,让自己保持一个较为积极的心态,尽可能的摒弃一蹴而就和精确抄底的思维。

我们总说长期投资这里好那里好,其实不是我们多么热衷于放弃资金的流动性,买在一个资产里很多年不动。而是大多数情况下,只有长期投资才能收获更高的回报。长期投资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基金止盈止损

https://mp.weixin.qq.com/s/PoAdTpH2lscjjVG1KlXA_g

一般主动管理基金,只要基金本身没问题,就建议长期持有,因为长期看净值会持续向上。

高位止盈的方法:

  1. 根据股债利差做大的择时,当股票性价比很低的时候卖出,性价比很高的时候买入。
  2. 估值法。低估(估值百分位低于20%)买入,高估(估值百分位高于80%)卖出。行业基金参考对应行业指数的估值,均衡型基金可以参考大盘指数的估值,或者基金主要布局行业的估值。
  3. 目标收益法。偏股基金的长期年化回报是15%左右,其实想想,我们每年能获得15%的收益已经很不错了,所以在投资的时候也可以保持一份理性和克制,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达到年化15%就收手。在定投的情况下,不能说,我才投了两个月达到15%的回报就卖出,这时你的筹码还太少,止盈没有意义,至少要定投了半年后再考虑止盈的事。
  4. 最大回撤法止盈。这个是目标收益法的升级版,如果市场很好,确实很难做到赚15%就撤,那可以考虑继续持有,但一旦出现回撤就该卖出。比如,赚15%的时候先不卖,如果净值继续上涨,赚20%之后出现回撤,那么可以考虑回撤3%卖出。卖出时也可以灵活采用一次性卖出或者分批卖出。

这四种方法都比较好操作,其他还有一些方法,比如利用均线偏离度等技术指标判进行择时,通过投资者参与热度判断市场位置等,操作起来有些难度,就不多介绍了。

低位止损就是割肉,割在地板上就太亏了,所以一般投资止盈不止损。但以下几种情况要考虑止损。

  1. 基金基本面变差。比如,基金规模暴涨后,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风格发生漂移,业绩变差。或者债券基金经理踩雷,净值出现暴跌等。
  2. 基金经理更换。倒不是说一经更换就立马换,还是要先观察一下,至少一个季度吧,看看接任基金经理的风格、业绩,同时了解一下ta的过往经验,如果与自己想要的风格和目标不符,就要考虑更换了。
  3. 买了不符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基金。如果基金的波动和亏损情况让自己焦虑了,不能很好的生活了,那这项投资不要也罢。
  4. 基金清盘。当基金发布了清盘公告,不论赚钱还是亏钱,都应该及时卖出。